[ 中國化工報, 2018-06-15 ]
“我們必須要給職工一個交待。有困難企業扛,不能轉嫁到職工頭上,即使企業要為此多支出4000多萬元。”上周,江蘇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振華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,談到該公司張家港基地的企業關停后職工分流安置問題時如是說。
根據蘇州市人民政府《市政府關于同意撤銷張家港東沙化工集中區(東區)為市級化工集中區認定的批復》,去年底,蘇化張家港基地3家控股企業徹底關停,總投資20億元,涉及職工832人。去年一年,蘇化都在忙張家港化工基地關停的事,因為基地的關停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,這些壓力涉及資金、企業搬遷和產品結構調整等。但在制訂職工安置分流方案時,蘇化還是充分考慮到職工的訴求和切實困難,提出了方案要合法、合情、合理的總要求,在關鍵時刻,有困難集團自己扛,要給職工最大的體諒幫助。
“去年年初,集團黨委就對安置工作進行了部署,力求此項工作穩妥推進。由于我們對職工的利益考慮周全,這次人員的安置分流工作完成得比較好。去年12月15日張家港基地停工,我們去跟職工開見面會,張家港當地招聘職工的分流12月底全部結束。今年1月2日,我們又召開了蘇州派遣職工見面會,到1月底關停企業職工安置全部結束。”蘇化黨委副書記周晨曦告訴記者。
周晨曦表示,蘇化在安置分流職工前,就明確必須充分考慮職工的意見。因此,蘇化領導班子前期做了大量工作。一方面對職工隊伍進行調查摸底,充分聽取員工訴求;另一方面收集和分析周邊兄弟單位的安置方法。目的是在充分考慮職工訴求的基礎上,給職工一個盡可能合理的安置通道,并兼顧不同類型職工的利益。
“我們是老企業,張家港基地企業建廠已有10多年了,人員情況非常復雜,訴求也多種多樣。我們既要考慮職工利益,也要考慮企業可承受的范圍,在此基礎上充分做好銜接和平衡工作。安置方案經過多次專題會討論研究、反復修改,并報社保部門審核備案。”周晨曦說。
據介紹,蘇化這次安置方案在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,凸顯了兩大亮點:一是對與企業終止和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,除了法定補償金外,還給予綜合補償金,緩解職工的再就業壓力。二是對于集團派駐張家港企業工作的蘇州職工,只要職工愿意都可以選擇內部退養。
周晨曦告訴記者,蘇化最早的職工內退政策是離法定退休期限5年以內的可以實行內部退養,張家港基地的企業是離法定退休2年以內。這次張家港基地關停后,他們考慮到蘇州派遣至張家港基地工作的職工都存在年齡偏大、技能單一、再就業困難的現實情況,所以就開辟了職工內部退養綠色通道。只要職工愿意,不管離退休多少年,都可以選擇內部退養。最后,從蘇州派遣到張家港基地的132個人中,有84人選擇了內部退養。
他們給這84人的退養工資是人均每月3200元,還幫他們上繳了社保和公積金。這84人一天班不上,企業1個月也要支出近50萬元。而且這些人中男性職工多,他們要到60歲才正式退休。“雖然企業的擔子不輕,但是,企業問題和困難不能轉嫁給職工。”周晨曦說,這也算是對職工這么多年辛勤付出的交待。
據了解,在方案實施過程中,蘇化十分注重步驟和細節。他們分輕重緩急,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程序,做到公平公開;召開職工見面會,面對面與職工說清楚制訂方案的思路和理由,以取得職工的理解和支持;對于安置過程中職工提出的相關問題,他們及時討論、積極解決。周晨曦說,由于政策深得人心,事前溝通到位,操作程序規范,職工安置分流工作得以順利完成,未出現大的群體事件。